比兴相关论文
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比兴的出现改变了原始歌谣中直言其事、直抒其情的表达方式,比兴萌芽于《周易》中的卦爻辞,其作为一种......
法国哲学汉学家朱利安指出,中西都存在“间接书写”的诗学传统。在中国,源自《诗经》的比兴传统引致间接的情感表达,和“风”“味”“......
在《诗经》所处时代,人们往往以朴素直观的心理,借自然外物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情绪,“比兴”是《诗经》中最常见的文学艺术表现方式。......
诗歌创作跟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同时开始。到了阶级社会人类有了分工,又逐渐出现专业诗人。这些专业诗人和民间歌手为了唱起来顺口,......
王维《袁安卧雪图》中所绘的“雪中芭蕉”,作为一个特殊的图像,在历代的画论与研究中多有论及,又因王维一生“笃志奉佛”,所以后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在《诗经•关雎》中,荇菜作为追求窈窕淑女的比兴之物,展示了人们对浪漫以及美好情感......
\"讽寓\"这一西方文学术语最早被欧美汉学家取代中国本土话语中的\"比兴\"范畴,用于研究汉唐《诗经》注释传统。20世纪80......
晚清的腐败,在一些诗词中得到充分体现。清代文人竹枝词注重对现实社会的隐含讽刺乃至直面抨击。清人杨静亭在竹枝词集《都门杂咏......
"观"之范畴贯穿于王国维治学的各领域、全过程.其主张艺术以直观为本,然非反理性主义者;其并非反对"比兴",而是以"直观"说改造了"......
据研究“兴”源起于音乐、巫术与宗教,源起于抽象与神秘,“兴”在中国诗歌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影响着中国整个古诗风格。“兴”入......
“比兴”原是用《诗》方法,郑玄在继承这种用《诗》方法的同时,拓展了“比兴”的内涵,将其发展为诗歌表现手法。又将“比兴”手法......
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究,“易象通于比兴”论的美学研究即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称“比显而兴隐”,只是就其外部表征所做的区别.在《比兴》篇的论述中,存在着“比多而兴少”的轻重......
自新诗问世以来,就存在着新诗与古典诗关系的各种讨论,在现代诗派形成以来,这种讨论涉及的层面越来越深,实践创作中对古典和现代手......
在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由诗歌语言“多义性”引起的“多义性解读”是常见现象.这主要是由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特点以及诗人为讲究“诗......
比与兴,是与中国古代诗歌的产生和发展而同步成长起来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不仅是中国古近代诗歌常用的艺术形式,在千百年来的民......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过的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双关、隐喻、借代,顶真、比兴、象征等修辞手法,而双关、隐喻、顶真、比兴、象征等修......
摘 要:本文初步探究《诗经》中动物意象与比兴表现手法的联系及其意义,并挖掘这些兴象在特定的抒情环境中所表达的象征性意义,为解读......
摘要: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南宋婉约词的代表。她的词作,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独树一帜。李清照以娴熟的艺术技巧......
比兴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最具有原创性的核心话语,本身具有复杂的结构、意义,它们从时代开始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是中国古代......
《小雅·鹤鸣》历来被视为一首政论诗。从整体看,此诗全篇皆用比兴,为《诗经》中之异类,故较为明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追求......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19_2042)。 摘 要:“比兴”是中国诗歌的根本大法,其概念是由汉儒界定的,然自宋代以来,“......
《咏怀》诗继承并发展了《诗经》《楚辞》的比兴手法,主要有:以自然景物象征,以求仙访道寄托,以香草美人作喻,以历史典籍兴寄。《咏怀》......
《国风》代表和反映了以下我国先民早期审美思想:中和之美,对大、力量和勇敢的崇拜,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厌恶。本文就从《国风......
是陈肃先生的第二个散文集,这些散文构思简约,却又感情真挚;文辞质朴,却又清新明媚;人物不多,却个个形象鲜明,流溢其间的款款深情,......
我国的游记文学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逐渐走向完善的.早在中,就有不少描写景物美好的句子,如“桃之夭夭,灼灼其......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首,《国风》是其中的精华,收录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国风中的爱情......
比兴是中国诗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本文集中考察了近三十年来英语世界的比兴研究。这些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借鉴当代西方的各种......